根據聲學技術要求,一定容積的室內空間有一定混響時間的要求。一般來說,混響的時間過短,則聲音枯燥發干;混音時間過長,聲音又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場景都有其最佳的混響時間,如混響時間合適則能美化發言人的聲音,掩蓋噪聲,增加擴聲音響系統的效果。
為保證聲絕緣與吸聲效果,室內應鋪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墻壁內都應裝有隔音毯,窗戶應采用雙層玻璃,進出門應考慮隔音裝置。
在多數情況下,室內場景音響系統接收到的是微弱信號,要把信號放大才能被聽眾(觀眾)聽到。室內場景音響聲頻擴聲的目的主要是:
1) 提高清晰度和可懂度,以使講話的每個詞都十分清楚,而音樂伴奏不會喧賓奪主;
2) 使整個聽眾席聲音均勻分布,對所有座位要有均勻的響度,減少甚至消滅“死區”;
3) 對整個聽眾席要有穩定的系統頻率響應和均勻的“音色”;
4) 除保證聲音的真實感和無污染的傳播外,使語言和音樂有舒適空間,得到真實的表現。
1、足夠大的音量:
音響擴聲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用電子技術實現聲音重放的系統。系統中,音量是最重要的,音量水平用聲場的聲壓級來衡量。根據國家GB 50371-2006 《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 ,在空場穩態準峰值狀態下的最大聲壓級,多功能類擴聲系統一級標準≥103dB。室內場景擴聲音響系統能夠達到多功能類擴聲系統一級標準。
2、均勻合理的聲場分布:
揚聲器重放的聲場要盡可能分布均勻,室內場景中,聽音區聲場聲壓要求分布均勻,重放聲場分為動區和靜區,舞臺為動區,坐席為靜區,動區的聲壓級顯然應比靜區的聲壓級大,否則坐席中的觀眾將難以忍受。雖然動靜區之間聲壓不要求均勻,但各區之內聲壓應是盡可能均勻的。
3、良好的音質:
音質主要取決于系統的失真度和傳輸頻率特性。系統的失真度是指由輸入聲信號或輸入電訊信號到輸出聲信號全過程中產生的非線性失真。標準WH0301-93允許的非線性失真度為5%以下。
傳輸頻率特性視之系統達到最高可用增益時,室內場景各處穩態聲壓級平均值像對于擴聲系統輸入端信號電壓的幅頻響應。也就是頻響。系統的非線性失真主要是由電聲設備引起的。而系統的頻響則除取決于電聲設備的品質外還取決于廳堂和環境的建筑聲學特性。音樂和語言的清晰度也是衡量音質的重要指標。
4、盡可能小的本底噪聲:
噪聲有兩個來源,一是環境噪聲,一是設備噪聲。設備噪聲用“總噪聲”來衡量。總噪聲是指擴聲系統達到可用增益,但無有用信號輸入時,廳堂內各測試點噪聲聲壓級的平均值。這種噪聲首先取決于設備的品質,另外線路的排布、設備之間的連接方法、屏蔽方法等都有重要影響。
5、適當的傳聲增益:
適當的傳聲增益是現場擴聲所必需的。擴聲系統達到最高可用增益時,室內各處穩態聲壓級平均值與傳聲器處生壓級的差值,叫做傳聲增益。簡單地說就是聽音處地聲壓級同話筒處的聲壓級之差。
6、良好的聲反饋嘯叫抑制能力:
當用話筒擴聲時,室內的反射聲會重新進入話筒,如果反射聲的聲級足夠大就會產生聲反饋嘯叫。實際上,當聲反饋條件滿足時,不向話筒發話也會嘯叫。這是因為在條件適當時,室內任何微小的聲擾動,都會在寄生的聲反饋通道中迅速發展成為嘯叫。因此我們需要整個系統有盡可能良好的嘯叫抑制能力。
7、良好的聲像定位
階梯教室有演出任務或立體聲節目播放等任務,就應考慮聲像定位。
8、操控靈活可靠:
一個完整的系統會有多個信號源入口,多個揚聲器出口和多種可選擇的信號處理設備。再運行過程中應能根據現場需要隨時切換,調節效果,修改參數,重新編組。
Copyright ? 2018-2020粵ICP備05050204號粵公網安備 44030602005614號